沙县,古名沙阳;简称
虬。隶属福建省
三明市,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,北纬26°06′-26°41′,东经 117°32′-118°06′,
闽江支流沙溪下游,位于南平和三明市之间,东出
南平至
福州,西过
三明至
厦门,北上浙赣至
中原华北,自古即为闽西北重要商品集散地。历史上中原南迁移民的著名客家历史文化之乡。距省会
福州市约200公里,距三明市和
南平市分别为20公里、60公里。全县总面积1815.09平方千米,辖6镇4乡2街道和2个省级开发区,183个村(居)委会,总人口26万人,通行闽中方言沙县话。
自
西晋始,
五胡乱华,永嘉之难,
中原黄河流域河洛地区
华夏汉民族不断
南迁,多次大规模南下入闽。
东晋(前379)
延平县南乡沙源地(即今沙县城东古县村)始设沙戊,东晋义熙年间(405)沙戊升格为沙村县,隋(581-618)改沙村县为沙县,不久废置,唐武德四年(621)改名沙县,永徽六年(655)之前时设时废。历属建州、汀州、剑州、南剑州、南剑路、延平路、延平府、建安道。自古是商贾云集之地,素有“金沙县”之称。
沙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、国家南方重点林区县、福建省竹子重点产区。萝卜岩楠木种源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以楠木为对象的保护区。
沙县小吃名闻遐迩。名胜古迹有开县始祖灵卫侯祠堂、唐代
兴国寺、宋代理学家
罗从彦祠堂、明起义首领
邓茂七山寨、清代城隍庙和中国最大的依山凿刻石卧佛
定光佛。